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压力管道安装监检常见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2      发布人:总管理员


1开工信息

开工资料主要包括开工申报资料、压力管道安装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等。在审查过程中,经常发现以下问题:
1 .1 压力管道安装开工申报不够及时。在一些有GA、GC1安装资质的单位,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再从分公司到项目部,压力管道质保体系运行没有层层落实;而项目压力管道安装的技术负责人往往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知道压力管道何时、如何申报,往往导致开工申报不及时。因此,获得压力管道安装资质后,如何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2设计数据不符合要求。
(1)压力管道安装平面图和图纸目录未加盖压力管道设计资质印章。说明一些设计单位热衷于取证,而不注重平时如何正常操作,在压力管道的设计和管理上得过且过。
(2)设计单位未按要求在设计资料中注明压力管道的类别和等级。
(3)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特性表中只有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没有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值得各压力管道设计单位重视。
(4)无损检测标准和合格等级标注不全。如果只标明合格等级,而没有规定标准;有时标明了无损检测的比例,但没有规定合格等级。
(5)材料清单中只有材料规格和品牌,对材料标准号没有要求。
(6)焊接材料选择不当。

1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完善。
(1)内容太少,无法指导现场施工,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实际要求。
(2)版本雷同,不切实际。有些安装单位照搬其他安装单位的内容,不符合自己单位的实际。但有些安装单位不同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大同小异,没有根据不同管道的特点编写,没有针对性,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3)部分安装单位无现场质保人员任命名单,无现场负责人员。
(4)部分施工方案中焊接工艺内容不完整,没有焊接工艺指导书指导焊工焊接。
(5)部分施工方案无无损检测内容或不完整,委托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无损检测,没有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案。
(6)方案中压力管道安装试压、吹扫内容笼统,不切实际,没有补充试压、吹扫方案。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压力管道安装末期制定详细可行的试压吹扫补充方案。

2原材料

2 .1原材料无质量证明书。
前几年压力管道安装组件缺乏原材料质量证明。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

2 .2原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不符合要求。
(1)20钢无缝钢管中Cr、Ni、Cu元素的数据往往缺乏,不符合GB8163标准的要求;
(2)20钢等无缝钢管未经水压、涡流或超声波检测,不符合GB8163标准的要求;
(3)已连接的管件未进行无损检测;
(4)冷压管件未经热处理;
(5)原材料质量证明书有时不注明制造标准,法兰质量证明书比较典型;
(6)原材料质量证明书模糊不清,复印件没有盖章的情况比较常见。

2 .3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大直径无缝钢管椭圆度超标现象普遍,焊接时给组装带来诸多困难;
(2)大口径无缝钢管壁厚超差严重,给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3)无缝钢管表面有细微裂纹,肉眼检查有时难以发现,但经过冷、热加工,如弯曲、焊接等。,或者强度试验,裂缝比较明显,有时甚至出现贯穿性裂缝;
(4)管件和法兰表面经常出现重皮和凹陷;
(5)管件材质容易出现混批,有时甚至用错材质。发现合金钢材料被误认为碳钢,焊后出现大量裂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核算混乱,库存材料标识不清,管件厂之间相互调拨管件。

2 .4原材料验收不规范
(1)未按一定的抽样比例测量无缝钢管及配件的厚度;
(2)阀门未按一定取样比例进行试压复验,试压记录不符合要求,如保压时间仅为1min,不符合5min的要求。
2 .5材料代用未办理手续。

2 .6原材料储存管理不善
无缝钢管一般在安装现场露天堆放,需要时可以取用。管件虽然放在仓库里,但有些单位还没有批量上架,同样材质规格的管子堆在一起。混批很常见。

3焊接方面

3 .1焊工考试合格项目不全,超聘现象时有发生;
(1)碳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缺少奥氏体不锈钢的合格项目;
(2)压力管道安装,往往只重视管子对接接头的合格项,而忽视管板角接接头项,造成超配;
(3)压力管道安装一般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有时在不重要的压力管道安装时,也有直接用焊条电弧焊打底的情况,但焊条电弧焊打底往往有合格项目;
(4)有大口径管道对接合格项目,无小口径管道对接合格项目的焊工,在检验时经常发现超项目焊接小口径对接焊件。

3 .2焊接材料管理不规范
(1)现场焊接材料储存条件差,不能满足焊接材料储存的要求;
(2)焊材发放回收混乱,焊材收集手续不全,记录不严格;
(3)部分安装单位使用的干燥设备老化,温度、时间等计量仪表失控无人值守;
(4)施工现场无焊条烘干记录,发现个别安装单位对正在准备使用的焊条根本不烘干;
(5)焊材管理人员未经培训,对焊材的储存、干燥、发放和回收的要求不是很清楚。

3 .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记录不完整,数据不正确。
(1)个别安装单位在施工现场没有焊接作业指导书;
(2)异种钢焊接材料选择不当;
(3)焊接工艺评定中焊前预热温度过高,但实际焊接时又过低,甚至不预热。如某安装公司12C r1MoV的焊接工艺评定中,预热温度为300℃,比一般要求高100℃,但实际焊接中没有焊接预热温度记录;
(4)很多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存在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过时的问题。
(5)编造焊接记录现象普遍,有的甚至没有焊接记录;
(6)焊接接头检验记录数据随意,部分安装单位无焊接接头检验记录。


4无损检测

(1)单线图上标注的无损检测位置难以与实际焊缝对应。原因是在安装预制管的过程中,安装工人比较随意,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要求一根一根的焊接。组装焊接后,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2)无损检测比例控制不严,计算不准确,可能导致无损检测比例不符合标准要求。究其原因,是按照整个装置还是按照某个区域、某个管段执行计算比例的口径不一致。
(3)扩径比执行不严格,有的安装单位甚至不扩径勘探,隐瞒接头不合格返修的事实。
(4)铅字进入焊缝,特别是质量计上下两侧的标志和代号时有进入焊缝;钢管的法兰、三通等焊接接头经常出现在x光片中。
(5)飞边、凹陷和未焊透深度的判别和控制不严格。例如,不使用未完全穿透或凹陷深度的特殊对比块。
(6)焊接接头内外未清理干净,如焊疤、局部凹陷、夹渣、焊丝、焊条药皮等。
(7)未评估母材缺陷,尤其是法兰、三通、弯头、异径管等。,且多次在x光片上发现法兰、管件等严重线性缺陷,但无损检测报告评价合格。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后,方可更换或修理部件。
(8)一次多张射线照相,断面射线照相的要求没用,焊缝射线照相厚度比k不符合标准要求。是一种通过分离贴纸同时曝光多张的方式,避免暴露重叠纸张的痕迹而蒙混过关,达到一次曝光多张的目的。
(9)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拍假片现象。


5测试和吹扫

(1)压力表使用不规范,如压力表未经校准或超过校准有效期;试压时,常用压力表,且不在最高处。
(2)当管道的设计温度高于试验温度时,试验压力往往不按标准要求乘以温度系数。这种问题在蒸汽管道测试时尤其暴露。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试验压力超过试验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时,试验压力应降低到不超过屈服强度的最大压力。对于偏差较大的管道,要注意最低点的压力不能超过管道元件的公差,尤其是阀门的公差。
(3)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大于0 .6MPa时,有时在未征得设计或施工单位同意的情况下使用气体进行试压,且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用空气吹扫时,流速达不到20m/s的要求,用白色靶检查时,达不到5min的要求。


6竣工数据

竣工资料常见的问题是汇总数据不统一,数据与实物不完全一致。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料补充不充分,资料整理要求不明确,施工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更换频繁。


7分析和讨论

以上列举的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压力管道安装的现状。同时也告诉我们,压力管道安装和监督检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各方面的持续努力。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1)压力管道安装标准很多,既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相互之间有很多不一致的要求,使得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施工单位无所适从,对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刚从学校毕业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一头雾水。为了改变标准相互脱节,既重复又缺乏的局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压力管道标准体系。
(2)压力管道安装施工一般在生产现场,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差。一些架空管道不得不在高空作业,给安装带来很大困难。管道预制应下大力气,增加管道预制工作量,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改善现场工作条件。
(3)压力管道安装的数量特别多,运行条件相当复杂,所以根据实际要求变化,变化时有发生;压力管道安装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的变动也时有发生。目前,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工程进度紧迫。由于施工单位的进度压力,为了赶工期,忽略了安装质量。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相关单位领导、工程技术和管理、施工人员对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的重视。
(4)个别安装单位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应引起施工单位和监督检查单位的警惕和重视。

返回首页 电话咨询